施姓遷徙分布
施姓是一個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姓,在當今姓姓排行榜上名列第105位,屬於大姓系列,人口約二百五十八萬四千餘,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.16%左右。
施姓族人發祥於周王朝時期的魯國,即今山東西南部一帶。
施姓族人源於北,而盛於南,如今是典型的南方姓姓。施姓族人雖然得姓不算很早,但 其後世族人的南遷,特别是移入福建,卻是較早的一支,這是施姓族人與其他諸姓的不同之處。
施姓族人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,主要表現在文化方面,尤其是明清之際,江浙閩一帶的施姓擁有畫家、書法家、篆刻家,中擧人、進士及第者不可勝數。
春秋時期,出現了施姓族人歷史上最早的兩位名人,即孔子的弟子施伯和施之常,均爲魯國人。春秋末期,魯國被楚國所滅,施姓族人開始散居在山東大地繁衍。
秦、漢以前,施姓族人開始向鄰近的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蘇一帶播衍。
漢時已有施姓入關中者,如著名學者施仇即由沛(今江蘇沛縣)入長安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社會紛爭,夷族入侵,社會激劇動盪,致使民不聊生,餓殍遍野,苦於生計,施姓族人開始大擧南遷江南,並在今浙江湖州一帶形成大的聚落。
施姓進入福建,大約是唐朝中期,即公元七世紀之時,有一位叫施典的施姓先祖,隨其父輩先行到達河南光州,後又南移福建,定居在泉州錢江鄉。唐、宋之際,居住在浙江湖州一帶的施姓經長期繁衍,已經人丁興旺,族大人眾,並時有顯貴者,從而形成了施姓歷史上的一大郡望即吳興郡。
傳至宋時,一位叫施炳的官人,從福建移至泉州的潯江,經過數代的繁衍,此支施姓族人後裔幾乎分布於福建和廣東各地,並成爲當地大族之一。
元朝時期蒙古騎兵南下,江浙閩一帶百姓避亂四遷,施姓族人有入廣東、雲南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四川者。
明初洪武年間,施姓族人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姓之一,被分遷於河南、山東、河北、天津、北京等地。
明、清之際,遷至潯江的施姓族人中後來一部分人遷居入台,一部分人飄洋過海到了南洋。應該說,現在南洋各地的施姓華僑,與台灣的施姓同胞當屬一個先祖的同族人。而此期的施姓族人仍昌盛繁衍於江浙閩一帶,且人才代出,成爲此期施姓族人發展的主流,還有一支施姓由山東入遷遼寧。
如今,施姓族人在全國分布甚廣,尤以江蘇、浙江、福建等省爲多,上述三省施姓約占全國漢族施姓人口的58%。
|